骨质疏松

骨质疏松


Specifications
Details

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,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。骨质疏松症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,到中期以后则会出现疼痛、身高变矮、驼背、骨折以及并发呼吸系统障碍。
 
一、流行病学
2003~2006年由卫生部科教司组织的全国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,确定了中国人群的峰值骨密度和达峰年龄。男性在20~30岁骨量达峰值,而女性则在30~40岁达峰值。2006年,50岁以上人群中,约有0.69亿(男0.15亿,女0.54亿)患有骨质疏松症,约2.13亿人存在低骨量(男1.0亿,女1.13亿)。近年来,骨质疏松症患病呈低龄化。
 
二、发病原因
在生命的头30年中,净骨质增加,直至形成骨质峰值;接着骨量进入一个相对稳定时期,保持此骨质峰值;大约从40~45岁开始,出现净骨质丢失,骨质将以0.2%~0.5%的恒定速率减少,而女性在更年期前后10年中更是以2%~5%的高速率丢失。如果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,天长日久就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。
 
三、临床表现
1.疼痛
以腰背痛为多见,晨起时最明显,弯腰、肌肉运动、咳嗽等时加重。较轻的疼痛在稍活动后可缓解,严重时疼痛持续较久,在久坐久立开始活动时加剧疼痛。
 
2.椎体变形
椎体是受骨代谢吸收因素影响较早的部位。骨质疏松时受重力影响容易发生压缩变形,出现身高缩短、脊柱侧突和驼背等表现。
 
3.骨折
由于骨骼变得很脆,可因轻微的活动,如咳嗽、打喷嚏、下楼梯、拖地、开窗等稍微用力的情况下发生骨折;如走路不小心滑到,可发生骨折,可致残。
 
4.内脏功能障碍
由于胸廓失去弹性和腰椎前突妨碍心脏、肺和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和正常功能活动,出现胸闷、气急、慢性咳嗽、腹胀、便秘等症状。

四、膳食建议
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钙含量下降引起,因此我们要适当的多摄入钙含量丰富的食物;针对更年期女性我们建议常吃豆制品,以延缓快速下降的雌激素水平,具体建议如下:
1. 食物多样化(每日15种以上),以保证营养素的全面摄入
2. 清淡饮食,食盐可增加钙流失,每日应5g以下,减少酱油等调料使用量,少吃或不吃腌制品
3. 优质蛋白有益于骨骼保持韧性;鱼/虾/畜等肉制品每日1个手掌大小的量;鸡蛋每日1个(高胆固醇朋友除外);豆类每周3次(更年期女性每天1杯豆浆);
4. 牛奶含钙丰富,每日500ml;睡前饮用补钙效果最好;
5. 每日摄入一斤蔬菜,半斤水果,其中深色蔬果占一半以上;其丰富的VC有助于增加骨骼强韧度;蔬菜烹调前先焯热水,避免干扰钙的吸收。
6. 不抽烟、不喝酒,少喝咖啡、浓茶等刺激性饮料
7. 足量饮水,每日2000ml以上,促进机体新陈代谢

五、运动建议
只有配合适当的运动和充足的日晒,才能将食物中的钙''激活“,达到预防骨质疏松的目的。体育锻炼也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全身的血液循环,增强骨组织对钙的吸收。运动还能提高老年人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、减少跌倒的风险,降低各种骨折的发生率。

快走、爬楼梯、跳舞、打球、打太极拳、游泳等都是较好的锻炼方式,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锻炼的几个简单动作如:金鸡独立、踮起脚跟、单脚跳等,生活间隙也可做些类似广播体操的肢体运动。

但对于老年人,尤其合并心脑血管慢性疾病的人群,运动应注意循序渐进、持之以恒,要避免过度超负荷的运动。
 
六、膳食补充剂推荐
钙:
直接补充钙元素是预防、改善骨质疏松重要的手段方式,对于中老年人来讲,因为身体机制的衰老、内分泌的变化,钙的消耗和流失非常大,极易造成骨质疏松,必须补充钙质,通过钙的补充剂补充钙质是直接切容易控制量的便捷方式。
日常补充量在1000mg/d左右,才能满足身体代谢需求,同时补充磷、镁、维生素D,对钙及骨质疏松的改善会有更的帮助。


 

View more about 骨质疏松 on main site